世界体操冠军吴柳芳,被奥运体操冠军管晨辰指斥“擦边”,一度陷入舆论漩涡,短视频账号被禁止关注。
11月23日,吴柳芳账号粉丝数尚不足10万;当月24日,到被禁时粉丝250万;12月1日晚,其账号被解封,到此时粉丝量已暴涨至612万。
一天时间至少增粉三百万以上。这无论如何,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网络现象。
退役后生计困难,然而跳舞尺度并未出格的吴柳芳,可归为弱势一方。
同样经常在社交媒体展示舞姿的管晨辰,以“正能量”为批评武器,指责对方行为价值导向有问题,显然将自己摆在强势一方。
为什么在道德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人,可以自己认定的道德标准进行布道,向他们认为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占劣势的个人,施加精神压力,进行道德谴责?
强势者无非觉得自己具有“例外特质”,应该排除出一般的道德限制,无需承担真正道德所要付出的成本,于是弱势者险些成为强势者道德造型的牺牲品。
鲁迅先生早就发现,“中国现在有许多二重道德,主与奴,男与女,都有不同的道德,还没有划一。比如那些满心‘婆理’而满口‘公理’的绅士。”
“二重道德”为鲁迅所厌恶,因为它接近于道德双标之意。时至今日,它仍未见有所规范。
阶层或阶级所导致的“道德差异”中,强者的权利决不屈从于道德。强者尊崇的自然法则,就是“强者必须踏着死者的尸体阔步前行”。
天然占据道德优势地位,强者甚至会自认为,伪善在道德上也是正当的,即便有违“道德律令”,也理应被理解和包容。
仅以管晨辰挂在嘴边的“正能量”而言,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强势群体,越是将这个词汇刻在脑门上,背地里越可能鸡鸣狗盗,或曰男盗女娼。
数百万网民在短时间内,如同放在特定磁场内的铁屑般汇聚吴柳芳账号之下,并未受到某种统一指令,而是受一偶然因素的刺激。
虽然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,但网民仍需要用符号秩序来建构“仁”的存在。
原先在权力关系格局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弱者,再次成了网络实践过程中的能动主体,构成对支配性权力规则的鄙薄。
作为集体的弱者,籍由某一契机得以联合起来,共同抗衡某些强势者,原有的权利关系被暂时悬置或颠倒。
在符号的狂欢中戏谑现存秩序,社会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,由此达成微妙的互动关系——你倡导的我偏不信,你否定的我偏肯定。
如果说网民这种群集存在某种共识的话,它可以是一个社会不断改良进步的力量。
应记取斯科特在《弱者的武器》中所说的,微不足道的行动不需要名目,但成百上千万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,可能成为致使航船搁浅的暗礁。
赞(111)